我的科研理解——读《研究生的早期之路》有感
学术研究的专业性
之前对科研这项工作的了解,主要是来自一名国外研究者的个人陈述,“研究是一份非常正式、值得尊重的工作”,再后来阅读赵鑫老师的博文,即研究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当是从各方面都是非常专业的。这是我作为初学者第一次了解的原则,从宏观上定性的认识。这里引用赵鑫老师的原话:
- 专业的论文从写作、理论以及代码等多个维度都是专业的;
研究基本功
作为初学者,当然也略微接触了一些科研内容,但是我始终不能够理解或探索到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科研。
一方面,我的研究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,另一方面,我期待的研究模式应该是发现问题、机理分析、动机分析、提出 idea、公式推导、设计模型、开展实验、结果分析,而在此之前的研究模式却是发现问题、动机分析、提出idea、设计模型、开展实验、结果分析。主要的区别在于,后者是没有太多依据地提出idea或者说不断挖掘可用部分,至于有没有理论支撑全依赖于实验验证,这就给我了一种错觉?似乎想 idea 就是天马行空地想,然后直接验证测试。回想起上次面试,一位老师的提问,现在才悟到:应该不断追问,为什么采用这个模块,有什么作用和不足之处。也即,要深入地思索每个模块有什么特点,实现效果怎样,有没有其他改进的地方。
那么,回到赵鑫老师的博文,讲到“熟读论文百篇、白纸推公式、vim写代码”,这个理想状态确实很难,但也对此很是感触。
- 熟读论文百篇
- 白纸推公式
- vim写代码
确实,这是至少包括我在内的本科生所欠缺的一部分内容。
回想我阅读论文的习惯,如果与我开展实验无关但是研究思路相关的论文,那就阅读论文摘要、相关工作、研究理论、模型设计、实验结果;如果与我开展实验相关而且研究思路相关的论文,那就阅读论文摘要、相关工作、研究理论、模型设计、实验设置、实验结果、实验代码。但不论哪一种习惯,我都没有认真亲手推导其中的公式,一方面因为有的确实很难,另一方面则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。
持之以恒
我一直很担心这样一个问题,当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给予的正反馈或激励比较少时,我是否真的能够继续坚持下去。
这个问题真的很难,我不可避免地要在意科研以外的其他事情,顾虑因素始终存在,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普遍,不只是我所具有的。然后又想到了最近报名夏令营所要叙述的个人研究兴趣,大部分都要求要对该方向有强烈的研究动机或动力。那么,其实我是不太认同的,研究兴趣只是支撑力量的一小部分,就像我来说,似乎没有特别大的偏好,只要该方向有很好的研究前景,有进一步改变世界的潜力,我觉得都是我感兴趣的方向,都愿意为之持续投入研究。
科研动机
进一步地,我思索自己即将走向这条道路的支撑力量来源,首先是对世界的认知,研究其实是发现这个世界新的科学规律,从而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。我从小对科学家都有一种向往,一直坚信“万物皆可研究”,这是对世界的认知,就好像在不断追问,为什么我来到这个世界,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样,为什么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。在这个特殊的时代,我特别希望能够根植一个领域,然后通过自己的研究改变世界的一部分,完成我作为一个微小个体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。
其次是对研究者非常专业严谨风格的向往,现下的学术研究内容广泛、规模庞大,自己难免接触到非常多的研究成果,看到他们规范的论文写作、精美的数据图表、亮丽的个人名片,心中总是一阵澎湃。虽然相比于工业界的工程师,研究学者的成果往往是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,但是却往往有一种特别的风采,那便是一生二,二生万物的魅力。随着近年来,不断有基础模型投入应用,也逐渐改变着停留理论研究的局限性,开始真正走向改变生产生活的方向。
再者是我的生活理念和习惯,我喜欢不断思索一个问题,一有空闲就会思考,有一部分观点认为,似乎这是一种工作狂(Workaholic),是彻底的 Live for work。但是从笨拙简单的角度讲,这何尝不是一种热爱。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想出的时刻,是多么令人惊喜。反而,我喜欢这样纯粹简单的生活氛围,不用受到诸多的干扰。可能常见到一个人沉默不言,但实际上早已碰撞出思想的火花。记得大二期间完成一道算法题目,我确实一直思索它,不论赶路、吃饭,还是其他空闲时间,这是一种疯狂,但是确实是珍惜时间的最好方式。
最后是我个人的做事风格与责任感,也记得之前有说法,人生一直忙于规划,却从没有自由的时间。我是一直为个人的发展不断做出并调整规划,并基于这份规划指导生活、完成事情。从个人的观点来看,虽然有时候或者是事情忘记规划,或者是没有按照规划执行,但是总体将这是非常有用的,至少大部分工作都不会遗忘、执行效率也会提高。责任感是我觉得一个人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特质,在前三年的学习期间,经常遇到一些人,自己的事情都完成不好,同时也对团队的工作造成影响。常讲,“做一个靠谱的人”,不论是同学、朋友,还是导师、同事,与他人相处,做好分内之事,也尽量对整体工作上心,才是实现团队合作的最佳状态。比较科研工作中的事情,反倒是我这种特点还比较适合走向这条道路的,交流讨论的各种 Plans、以及合作研究的责任。
借用赵鑫老师的一条建议,“坚持读完若干经典书籍、坚持复现若干经典模型的代码、坚持每天不断阅读新的论文、坚持写作、坚持跑不同的实验、坚持去做错误分析”,在找到自己的科研动机后,就持之以恒地形成坚持的习惯吧。
参考文章
我的科研理解——读《研究生的早期之路》有感